“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,,从当初的兴奋到如今的冷静,我们在实战熔炉中快速成长”
通过远处蒿草里的异常抖动,吴亮青大胆推测,蒿草之下应该就是“敌”坦克或步战车的排烟口。
一名上士亲历的15场红蓝对抗
恶劣天气的影响还是其次。初到演训场,吴亮青时常失去方向感。一望无际、如复制粘贴般的草原地貌,使他一度产生错觉,“走了很久,总以为又转到了原地”。
“2号,我是行政,左前方1500米,敌坦克,完毕!”车长话音刚落,一发炮射导弹破膛而出。几秒钟后,热成像仪上的目标画面消失。
突如其来的攻击,令蓝方防守部队措手不及。幸亏冲锋部队及时回援,蓝方付出惨重代价后,才将战局扳回。
战车驰骋,春去秋来。前几场演习中,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,吴亮青和战友们一次次挫败红方部队的战斗企图,赢得对抗胜利。
这个消息令吴亮青吃惊不小。
快速瞄准、概略测距、果断击发……数秒间,一辆巧妙伪装的红方坦克被“击毁”。
攻防易势,车内气氛愈加紧张。寒冬里,吴亮青的额头沁出汗珠:“这感觉,就像在猎人枪口下奔跑。”
耳机中的杂音突然有了变化。断断续续中,吴亮青听到:迅速回援2号高地,歼灭“敌”机降伞兵!
“同样的演习地域,我们却从熟悉变得陌生,真实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远超想象。”随着电子对抗力量开始配属对抗双方、并成为影响战斗进程的重要力量,吴亮青不仅要熟悉草原上的泥土、空气,还必须了解无处不在的电磁波。
这一路凶险异常。最惊险时,吴亮青甚至看见“敌”坦克黑洞洞的炮口对准自己所在步战车。关键时刻他凭借过硬技术率先攻击,及时脱险。
然而,这个战果却让步战车内的吴亮青感受到某种寒意。
就在一年前,同样是这个旅担任红方主攻任务。那次战斗,红方有十多台各型战斗车辆因战术不当,被蓝方围歼。其中,不少“阵亡”在吴亮青的火炮下。
“红方越来越难打,恰恰说明我们的陪练出效果了”
“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,从当初的兴奋到如今的冷静,我们在实战熔炉中快速成长。”吴亮青说。
扔掉输赢的包袱,直奔问题训练,向对手学习,让自己车组的战技术水平进步更快。
然而,红方部队的战斗力在升级,打法在创新,也把吴亮青熟悉的这方战场“改造”得逐渐陌生起来。
对抗演练告一段落,红蓝双方坐在一起,组织检讨式复盘,召开双向讲评会、诸葛亮会,共同查漏补缺。
“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,总想着自己的技能还有什么短板,如何进一步提高。”吴亮青想起这支蓝军部队刚组建时,他和战友们接连打了几场胜仗,面对荣誉感到格外兴奋。
“短短一年,必须对眼前这个老对手重新认识了!”利用观瞄系统,吴亮青看到,数秒间,十几辆红方步战车从一片树林中冲出,以战斗队形交替掩护,向蓝方前沿阵地突进。
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。作为对手的红方是跨域机动而来的某合成旅。这个强悍的对手施展各种创新打法,让吴亮青对这片熟悉的战场再次变得陌生起来。而这一刻的陌生感,与吴亮青初到这片战场时的陌生感完全不同。
耳机里,只剩下刺耳的杂音。在红方电磁干扰下,蓝方部队步战车炮长、上士吴亮青与上级失去了联系。
面对荣誉,吴亮青并没有感到特别兴奋,而是异乎寻常的冷静。对照连队复盘检讨情况,他把演习中自己暴露出的问题一一列出,作为下一步训练攻坚的重点。
果然,吴亮青找到一个严密伪装的发热源,判定为红方坦克。想到前方这样严密伪装的“敌”目标不知道还有多少,吴亮青的脊背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。
“击毁”3辆步战车、“击毙”10名红方步兵——这是这场红蓝对抗演练中,蓝方部队步战车炮长、上士吴亮青和战友们首次接敌取得的战果。
这次战斗中,蓝方侦察分队空手而归,电子对抗分队对红方实施的电子战也异常艰难。仅吴亮青的车组,就有两名载员“阵亡”。
“红方越来越难打,恰恰说明我们的陪练出效果了!”把这15场红蓝对抗演练在脑子里快速过一遍,吴亮青感到某种自豪,“这就是我们这支蓝军部队存在的意义。”
对于这片对抗了许多次的演习地域,吴亮青几乎能记下每一道沟沟坎坎。对抗演练次数越多,他本应对这片地域越熟悉,获胜把握就越大。然而,事实恰恰相反。
“对方一旦实施饱和攻击,我们这辆步战车的战场存活率几乎为零。”基于这种判断,吴亮青所在步战车火速离开掩体,利用地形掩护,后撤至预备阵地。
回顾过往,吴亮青所在的这支蓝军部队,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头几场红蓝对抗演练。然而,那些红方部队败一场就复盘检讨一次、专攻精练一轮,战斗力就提升一个档次。
在吴亮青参与过的15场红蓝对抗演练中,这一幕让他记忆尤为深刻。
“红方载员的战术素养极高,反应敏捷、动作专业、射击精准,很难找到瞄准机会。”狙击步枪手谢亚飞说,“蓝强红弱的形势正在变化,如果我们不抓紧,红方击败我们只是时间问题。”
关键字 蓝军 步兵分队 体能 海岛 小岛
相关文章
相关图文